四川省宜宾市有一千多帅姓族人。居住最早人口最多的是帅家沟友鸣公这一支。明清时期,友鸣公由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先迁到四川乐山市苏稽镇(古四川嘉定府苏稽场),复迁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古滇镇雄州威信司),再迁到四川宜宾市李庄镇(古四川叙州府南溪县江南乡下桂里)帅家沟。据珙县珙泉中学校长帅旗说,珙县孝儿镇有几十个帅姓族人,是从四川自贡市荣县帅家河迁去的,因为紧挨乐山市,辈谱是:崇天元有,朝宏正国;文达至中,增培祖德;子孝家兴,贤圣光荣。宜宾城里市、区部门还有部分(三、四户,几十人)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乐山到宜宾工作的。
另外,近几天才了解到云南省盐津县(离宜宾100多公里)有几家姓帅的,辈谱是:其大廷应喜,安光忠世永;福寿乐太平,九远同时正。(盐津帅永兵提供),说是从四川宜宾李庄迁过去的,但字辈与宜宾的几支帅姓也不同,其出处有待进一步查证,大概也有几十人。
分布于宜宾市城区南岸街道,翠屏区宋家乡帅家湾,南溪县罗龙镇杉木村、珙县珙泉镇杨柳坝村以及云南省镇雄县等地的帅姓都是帅友鸣的后裔子孙。帅友鸣、妣唐太君是始祖(即一世祖)。帅友鸣这一支的派(字)辈(共三十一代)是:友成文以(玉)元,自昌国正先;开邦崇祖泽,超琼应世贤;兆懋廷如步,宗子仕明天。谱中的“玉”字辈是繁衍过程中增加的,原派辈只有三十代,目前已到十五代“泽”字辈。
由于年代久远,谱中记述十分简单,没有说清楚友鸣公是何年何月从湖北黄冈来川的,又是湖北哪位公的后代,兄弟的名号又有谁,目前分会正在与总会和红安、麻城分会联系查证。这支帅姓后裔历史上由于迁徙的时间太长,长期是在走动中生活,且生活环境极为落后,所以后代受文化教育熏陶较少,各代中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不多,自然离土进城谋生成就事业的就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农民。新中国建国以后有两个大学生,总之可能是帅姓宗族大家庭中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人丁比较弱小的一支。
|